序号
|
预览
|
时间/地点/图片
|
图片标题/内容
|
1
|
|
上传自:
2022-09-17 16:49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8/8
|
“互联网+”的光照进农村医疗
9月17日,越城区陶堰街道泾口村互联网医院正式启用,村民正在通过云门诊自助智能就诊服务一体机连线越城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就诊。据悉,这是越城区首个村级互联网医院,内设互联网就诊机和自助购药机。村民可通过视频就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医疗专家咨询就诊、复诊复查和自主购药等服务,解决当前复诊流程复杂、取药困难等问题,同时还可以提供非急救转运服务,帮助行动不便的村民第一时间送医治疗。 目前,我市正通过“数字化医疗系统改革”,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帮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全流程的便捷医疗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梁永锋 摄)
|
2
|
|
上传自:
2022-07-01 16:41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8/8
|
300万尾鱼苗放流东鉴湖 提升水域生态环境
7月1日,志愿者在越城区陶堰街道东鉴湖湖畔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此次东鉴湖公共水域将放流300万尾鱼苗。放流的鱼苗以鲢鱼和鳙鱼为主,现场放流100万条,剩余先放入暂养区,之后逐步放流。据悉,这是东鉴湖流域首次织增殖放流活动。 增殖放流鱼苗只要是为了提升东鉴湖水域生态环境,增加水生物种多样性,并进一步稳定和修复区域水生生物资源种群结构,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减轻水体污染,充分发挥“以鱼洁水、以鱼养水”的功效。(记者 梁永锋 摄)
|
3
|
|
上传自:
2022-06-06 18:48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9/9
|
鉴湖糯稻基地芒种插秧
鉴湖糯稻基地芒种插秧 首席记者袁云。 6月6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当天上午,古越龙山绍兴酒鉴湖糯稻基地在越城区陶堰街道南湖村开始插秧。东鉴湖畔,一行行秧苖,在南风中微微点头。这个糯稻基地不同寻常的是,整个插秧过程都通过“慢直播”向人们展示。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即使是在千里之外,也可观看这片稻田和东鉴湖畔美丽的景色,见证糯稻的成长--这里是全国首个数字化展示的绍兴酒糯稻基地。 数字化展示的绍兴酒糯稻基地由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与鉴湖湿地公园管委会联合打造,首批糯稻种植面积为1000亩,位于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
|
4
|
|
上传自:
2022-05-11 16:34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7/7
|
湿地生态美
5月10日,位于越城区陶堰街道的鉴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黄色的油菜花和绿色的早稻构成了一幅美图,近年来,该湿地公园内水质越来越好,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湿地公园也凭着水质好、环境优,吸引无数迁徙鸟类驻足。据了解,该公园范围内拥有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在内的150种植物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黄胸鹀在内的160种动物。(记者 梁永锋 摄)
|
5
|
|
上传自:
2022-05-10 13:49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4/4
|
油菜收割正当时
5月10日,位于越城区陶堰街道的绍兴鉴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大面积油菜进入丰收季,农民正抢抓农时开展收割。近年来,越城区陶堰街道以“油菜+水稻”轮作、“观光+农业”等乡村创收模式,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高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帮助农民鼓了钱包。(记者 梁永锋 摄)
|
6
|
|
上传自:
2021-12-11 17:46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6/6
|
志愿服务 助力抗疫
“各位居民朋友,戴好口罩,带上身份证,到邮局旁边做核酸检测。”12月11日上午,在越城区陶堰街道,志愿者徐金梁骑着电动车巡回宣传。当天,陶堰街道开始全员核酸检测,截至中午12点,共完成17803例检测并送样。 核酸检测的有序进行,离不开志愿者的服务。记者了解到,陶堰街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发动6名党员在封控区内进行生活物资、防疫物资转运;发动15名党员在管控区内以户为单位,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动态监管,保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由陶堰街道机关干部、村(居)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组成的180名防疫志愿者队伍,分配到34个核酸检测点,进行测温引导、信息登记、保供消杀等志愿服务工作,保障核酸检测平稳有序。 记者 章斌 通讯员 朱晨晖
|
7
|
|
上传自:
2021-12-11 11:20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4/4
|
核酸检测 上门服务
12月11日,在越城区陶堰街道,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行动不便者提供核酸检测服务。 记者 章斌 摄
|
8
|
|
上传自:
2021-12-09 20:07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8/8
|
防止二次污染 隔离点涉疫垃圾应急处置
防止二次污染 隔离点涉疫垃圾应急处置 首席记者 袁云 摄 通讯员李烨青 陈婧烨 文 12月9日下午,身穿防护服的垃圾清运工作人员正在越城区陶堰街道垃圾中转站对垃圾进行消杀处理和专车转运焚烧处理。 当日,越城区发现一名核酸检测阳性报告者。启动I级应急响应,从严从紧从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由绍兴市生态环境局越城分局、越城区环境集团组成的应急清运小组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和市级要求迅速响应,对隔离点涉疫危险生活垃圾参照医疗废弃物标准,开展专人专车、定时定点、集中焚烧处理的应急处置工作。
|
9
|
|
上传自:
2021-03-21 19:10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5/5
|
春日乘游船 赏千亩油菜花
3月21日,在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民乐原乡田园综合体里,只见油菜花开得满金黄,游船画舫穿湖面上,风筝翩翩翱翔在蔚蓝天空,游客们在成片的花簇中游玩、拍照,和初春的活泼景色来一场美丽的邂逅。这里有1000余亩油菜花田,金黄色的花海在百家湖岸边,为春天系上一圈金色的飘带。 吴越 图/文
|
10
|
|
上传自:
2020-02-08 20:20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5/15
|
坚守“疫”线20天 投递行程1500公里
战“疫”中, 一位乡村邮政投递员的一天 ---坚守“疫”线20天 投递行程1500公里 首席记者袁云 通讯员 俞劲松 2月8日是传统的元宵节, 邮政投递员陈淼亮7:00多就来到单位,开始分拣,装车把这批当日邮件送出去。他说因为每天的工作量排得满满的把节日和星期都忘了。 陈淼亮,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分公司皋埠综合经营部投递员,自1月19日起连续奋战在邮政快递投递“疫”线达20天,每天投递邮件超230件,累计投递行程达1500公里。 救火队员 往年春节假期期间,邮件投递量减少,是忙碌了一年的投递员们难得的轮休假期。今年的春节假期,受疫情影响,陈淼亮临时借调到皋埠综合经营部,成了经营部投递“救火队员”为一位回乡过年的投递员替班。 陈师傅负责投递是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片区,离市区16公里,投递面积达25.14平方千米,含1个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既然临危受命,就要对的起大伙对我的信任。”陈师傅心中打定了主意。陈师傅迅速适应了投递新环境,每天早上7点多他就来到皋埠经营部,直到晚上6点才下班,一天70多公里投递跑下来,疲惫的陈师傅毫无怨言。 口罩信使 这两天,陈淼亮成了陶堰街道的“口罩信使”。绍兴市政府将口罩销售从“门店投放”转为“网上预约”,市民在“绍兴市数字健康服务平台”线上实名预约申购后,由邮政线下配送。为了将“网约口罩”第一时间送到陶堰客户手中,陈师傅克服“封村”、“封小区”等投递困难,电话联系后就在封闭卡扣耐心的等待客户签收,有时候在寒风中一等就是半个小时。 绿“疫”军团 当前,防疫阻击战进入了关键时刻,国家号召百姓“一动不动”宅在家,而邮政投递员这群“绿衣战士”却用责任和速递传递爱心和希望。 绍兴市邮政分公司全力保障寄递渠道运行通畅。确保寄递服务“不休网、不拒收、不积压、不转投”,像陈淼亮师傅一样,全市每日有近千名一线投递员坚守岗位,日均投递普通报刊邮件约20万件,处理投递快递包裹约3万件。同时,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寄递服务,通过开通邮政绿色通道,截止2月8日,为新昌制药、振德医疗紧急向疫区运送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9118件,其中发往湖北省7591件。累计配送“网约口罩”21万余只,将防疫邮件送达千家万户。 责任在肩,使命必达。穿行在大街小巷,田野乡村的千万抹邮政绿,扛起了绍兴战“疫”中的快递保障“绿色给养线”。
|
11
|
|
上传自:
2019-03-23 21:14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1/11
|
陶堰千亩湿地油菜花
陶堰千亩湿地油菜花 3月23日,市民和游客在越城区陶堰镇千亩湿地油菜花踏青赏春。当天,陶堰镇举行首届旅游文化节。文化节中百米彩虹风车走廊,江南伞舞,旗袍秀等活动展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 首席记者袁云 记者何雯 摄
|
12
|
|
上传自:
2019-03-23 20:36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8/8
|
|
13
|
|
上传自:
2018-12-08 14:51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0/10
|
|
14
|
|
上传自:
2018-11-21 18:02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7/7
|
探访陶堰镇泾口村“千万工程”建设的制胜“密码”
今年9月,浙江省“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11月9日,我省召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浙江推进会,对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而陶堰镇泾口村党总支作为“‘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突出贡献集体”这一奖项中我市唯一的村级代表上台领奖。
图为11月21日拍摄的越城区陶堰镇泾口村风光。
见习记者 章斌 摄 文字详见记者徐晶锦报道(今日越城版)
|
15
|
|
上传自:
2018-10-17 20:28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3/3
|
(以此为准)连续23年给老人送“重阳礼包”
连续23年给老人送“重阳礼包”
村里尊老爱老蔚然成风,长寿老人越来越多
记者 王珏 文并摄
10月17日,是重阳节。下午1点刚过,越城区陶堰镇茅洋村的田志华老人就推着斗车往村活动中心赶。
几分钟后,他推着满满一车的大米、食用油和新疆红枣出来,碰上好几个村里的老朋友,也都推着小三轮或者电瓶车笑容满面地赶来。
在茅洋村的老人们心中,连续23年,这是一个跟春节差不多隆重的节日。
昨天,全村586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照例收到一个节日大礼包。里面不仅有每天都要用到的米和油等礼物,还有人民医院的专家上门为老人做B超、量血压,检查身体。
“我们村的老人福气真当好,村里每年重阳节都发东西,给我们体检,还组织联欢会,请越剧团、鹦歌班来唱戏。”今年94岁的周老太说,大家几个月前就盼着过这个节。
“人老,身体健康最重要!”从家里放完东西,田志华老人又回来排队体检,先做B超和心电图,再量血压。血压稍稍有点偏高,医生说问题不大。拿上满意的检测结果,田志华心情更加愉快。
“这些老年节礼物刚开始由村里的党员带头出资购买的。”原村党总支书记王金范说,20多年前,看到村里一些老人生育的儿女虽多,但是家庭矛盾更多,连赡养老人都相互推诿。要改变这个风气,我们村干部想首先带头来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
四年前,新书记王立勇接过父亲的棒,联系村里的20多位企业家成立了茅洋村乡贤会,累计捐助46万余元,用于购置老人们的“重阳礼包”。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还能领取“高龄补贴”。
“村里都对老人都呵护备至,子女们没有理由不尊老爱老。”老书记王金范在现场欣喜地看到,老人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子女孝顺,长寿老人特别多,每年来领重阳礼物的老人中父子、母子档非常多,还有一些年轻人主动充当志愿者帮老人搬运重物。
|
16
|
|
上传自:
2018-10-17 18:56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3
|
连续23年给老人送“重阳礼包”
连续23年给老人送“重阳礼包”
村里尊老爱老蔚然成风,长寿老人越来越多
记者 王珏 文并摄
10月17日,是重阳节。下午1点刚过,越城区陶堰镇茅洋村的田志华老人就推着斗车往村活动中心赶。
几分钟后,他推着满满一车的大米、食用油和新疆红枣出来,碰上好几个村里的老朋友,也都推着小三轮或者电瓶车笑容满面地赶来。
在茅洋村的老人们心中,连续23年,这是一个跟春节差不多隆重的节日。
昨天,全村586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照例收到一个节日大礼包。里面不仅有每天都要用到的米和油等礼物,还有人民医院的专家上门为老人做B超、量血压,检查身体。
“我们村的老人福气真当好,村里每年重阳节都发东西,给我们体检,还组织联欢会,请越剧团、鹦歌班来唱戏。”今年94岁的周老太说,大家几个月前就盼着过这个节。
“人老,身体健康最重要!”从家里放完东西,田志华老人又回来排队体检,先做B超和心电图,再量血压。血压稍稍有点偏高,医生说问题不大。拿上满意的检测结果,田志华心情更加愉快。
“这些老年节礼物刚开始由村里的党员带头出资购买的。”原村党总支书记王金范说,20多年前,看到村里一些老人生育的儿女虽多,但是家庭矛盾更多,连赡养老人都相互推诿。要改变这个风气,我们村干部想首先带头来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
四年前,新书记王立勇接过父亲的棒,联系村里的20多位企业家成立了茅洋村乡贤会,累计捐助46万余元,用于购置老人们的“重阳礼包”。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还能领取“高龄补贴”。
“村里都对老人都呵护备至,子女们没有理由不尊老爱老。”老书记王金范在现场欣喜地看到,老人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子女孝顺,长寿老人特别多,每年来领重阳礼物的老人中父子、母子档非常多,还有一些年轻人主动充当志愿者帮老人搬运重物。
|
17
|
|
上传自:
2018-10-17 18:54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2/2
|
连续23年给老人送“重阳礼包”
连续23年给老人送“重阳礼包”
村里尊老爱老蔚然成风,长寿老人越来越多
记者 王珏 文并摄
10月17日,是重阳节。下午1点刚过,越城区陶堰镇茅洋村的田志华老人就推着斗车往村活动中心赶。
几分钟后,他推着满满一车的大米、食用油和新疆红枣出来,碰上好几个村里的老朋友,也都推着小三轮或者电瓶车笑容满面地赶来。
在茅洋村的老人们心中,连续23年,这是一个跟春节差不多隆重的节日。
昨天,全村586名60周岁以上的老人照例收到一个节日大礼包。里面不仅有每天都要用到的米和油等礼物,还有人民医院的专家上门为老人做B超、量血压,检查身体。
“我们村的老人福气真当好,村里每年重阳节都发东西,给我们体检,还组织联欢会,请越剧团、鹦歌班来唱戏。”今年94岁的周老太说,大家几个月前就盼着过这个节。
“人老,身体健康最重要!”从家里放完东西,田志华老人又回来排队体检,先做B超和心电图,再量血压。血压稍稍有点偏高,医生说问题不大。拿上满意的检测结果,田志华心情更加愉快。
“这些老年节礼物刚开始由村里的党员带头出资购买的。”原村党总支书记王金范说,20多年前,看到村里一些老人生育的儿女虽多,但是家庭矛盾更多,连赡养老人都相互推诿。要改变这个风气,我们村干部想首先带头来营造尊老敬老的氛围。
四年前,新书记王立勇接过父亲的棒,联系村里的20多位企业家成立了茅洋村乡贤会,累计捐助46万余元,用于购置老人们的“重阳礼包”。7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还能领取“高龄补贴”。
“村里都对老人都呵护备至,子女们没有理由不尊老爱老。”老书记王金范在现场欣喜地看到,老人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子女孝顺,长寿老人特别多,每年来领重阳礼物的老人中父子、母子档非常多,还有一些年轻人主动充当志愿者帮老人搬运重物。
|
18
|
|
上传自:
2018-10-01 18:52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5/5
|
乡贤回村 助力“五星3A”创建
乡贤回乡,助力家乡发展。9月30日上午,越城区陶堰镇泾口村的39位乡贤们齐聚一堂,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组织下成立了第一届乡贤参事会,并为“五星3A”村庄创建捐款。
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着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我市乡贤文化浓郁,乡贤们也为各自家乡贡献着自己的正能量。此次陶堰镇泾口村成立乡贤参事会,有效的聚拢了乡贤力量,为泾口村的更好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据悉,泾口村乡贤会将发挥本村乡贤们在商业、企业、农业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参与村庄治理、困难帮扶、公益建设等。
见习记者 章斌 摄 记者 吴维祥 文
|
19
|
|
上传自:
2018-06-26 16:01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6/7
|
|
20
|
|
上传自:
2018-05-19 12:30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8/8
|
首届陶堰蓝莓节开幕
首届陶堰蓝莓节开幕
蓝莓飘香,硕果满园。昨天(5月19日)上午,由越城区农林水利局、陶堰镇人民政府主办的“陶堰首届蓝莓节”开幕。据了解,位于陶堰镇张家岙村的蓁茂果蔬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总占地近千亩,其中蓝莓园300亩,目前该基地累计投入900余万元,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区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今年蓝莓已进入成熟期,预计总产将达5万余公斤,总产值可达400余万元,明年蓝莓进入盛产期预期。
详见首席记者钱峰、记者周国勇报道
记者 樊蕾 摄
|
21
|
|
上传自:
2018-04-28 17:09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6/6
|
医联体“送医下乡”,专家“下沉”到家门口
“别急别急,每个人都有的看!”昨天(4月28日)上午,越城区陶堰镇泾口村的卫生服务站门口热闹得像赶集,陶堰镇卫生院联合市中医院派出的专家组正在这里举行一场大型义诊活动。与此同时,在白塔头村,同是来自该镇卫生院和农工党越城支部的“白衣天使”们正在给当地的村民把脉问诊。为共享组建医联体成效,扩大“双下沉、两提升”普惠面,陶堰镇卫生院遂组织这样一场“送医下乡”活动,通过专家“下沉”到家门口,让村民们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医联体“红利”。
昨天早上7点不到,泾口村村民吴关富就已经在村口等待专家们的到来。他说,自己颈椎痛、腰椎痛已经一个多月了。如果赶到市区去看病,来来回回要一天时间,这才一直拖着没去。昨天“送医下乡”活动中,来自市中医院的医生骨伤科医生给他抓了几针,他马上感觉神清气爽。70多岁的刘大爷晚上总是睡不好觉,现场的医生给他行的是耳穴贴敷治疗,每天按摩,每周贴两次,医生说只要坚持他的情况应该会好转些。记者了解到,活动中“下沉”的专家包括骨科、内科、口腔科、皮肤科、营养科、眼科、妇科以及血压、血糖等,服务村民达上百人次。
这是医联体再升级的服务模式。让群众享受“双下沉、两提升”实效,陶堰镇卫生院是在去年4月28日和市中院结成的医联体。运行一年来,通过专家坐诊、开设特色门诊等帮扶,有效提升了该卫生院的医疗水平,门诊人气也大大提高。数据显示,自建成医联体以来,该院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13%,大大方便了基层百姓的就医。
|
22
|
|
上传自:
2018-04-03 20:23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2/2
|
水乡油菜花
4月3日,绍兴东鉴湖油菜花香。春天美如画。
|
23
|
|
上传自:
2018-03-13 15:19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3/3
|
助力春耕备耕 启动“五送”活动
启动“五送”活动(图片新闻)
助力春耕备耕
图为摊位前,农户正在领取农技资料。昨天,由越城区政府和市供销合作总社联合举行的送服务、送物资、送技术、送金融、送信息“五送”活动启动式,在陶堰镇举行。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记者 周国勇)
|
24
|
|
上传自:
2017-10-06 19:01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5/5
|
返璞归真乡村游
10月6日,游客漫步在花海里,赏花拍照,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
回归自然,享受美丽的田园风光,成为了许多游客在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好的选择。杭甬运河越城区陶堰镇经过绿化提档工程,打造成具有‘江南韵律、人文情怀、景观生态、和谐共生’的平陶风情大道,吸引了大批游客。
|
25
|
|
上传自:
2017-09-12 15:37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5/5
|
推广普通话 我们在行动
9月12日,绍兴市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在越城区陶堰镇中心小学开幕,近千名推普志愿者以及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代表参加,开幕式上展演了经典美文师生诵读等节目。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市语委、市教育局主办,越城区语委、区教体局和陶堰镇人民政府承办,在接下来的推普周期间,还将陆续展开百名推普志愿者街头宣传以及千名中小学生“啄木鸟”纠错等活动。
记者 樊蕾 摄
|
26
|
|
上传自:
2017-09-05 22:25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3/6
|
|
27
|
|
上传自:
2017-08-27 21:31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1
|
|
28
|
|
上传自:
2017-08-27 21:13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4/4
|
|
29
|
|
上传自:
2017-07-30 21:59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36/36
|
越城区“晒亮点、比业绩”考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营造“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发展氛围,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督考工作整体安排,7月28日至30日,开展区、县(市)“晒亮点、比业绩”考评。
首席记者 袁云 摄
|
30
|
|
上传自:
2017-07-30 20:37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1
|
|
31
|
|
上传自:
2017-07-21 20:35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4/4
|
彩稻绘就美丽乡村生态画卷
彩稻绘就美丽乡村生态画卷
昨天下午,平陶公路大百家湖畔60亩彩色水稻在阳光下摇曳生姿,绘就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据了解,总投资1.28亿元的平陶公路富盛至陶堰段提升改造工程于5月15日动工,全长11.5公里,本月底将全部完工。该工程除了对沿线景观进行改造提升之外,还专门开辟了骑行专用道。
记者 樊蕾 摄
|
32
|
|
上传自:
2017-04-05 07:22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1
|
|
33
|
|
上传自:
2016-11-30 17:36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3
|
(晚报配文)村路开始浇筑,村民喜笑颜开
越城区(高新区)陶堰镇亭山村的村民想将原来的机耕路修成水泥路,有个住在上海的村民愿意承担全部费用,但该村村委的态度却让事情“卡了壳”(本报10月27日曾作报道)。最近,这条路终于开修了。
|
34
|
|
上传自:
2016-10-26 16:09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3/3
|
(晚报配图)有人出资来修路,为何迟迟难开工?
越城区(高新区)陶堰镇亭山村村民向晚报反映:村民们想将原来的机耕路修成水泥路,有个住在上海的村民也愿意承担全部费用,但村委的态度却让他们知难而退。该村村委提出,修路可以,但今年的安全问题,出资人也要负责。
|
35
|
|
上传自:
2016-07-03 15:43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1
|
吃着火腿肠、喝着养乐多……车子说翻就翻
吃着火腿肠、喝着养乐多……车子说翻就翻
和父母团聚途中遇车祸 “小候鸟”头破血流
□ 记者 俞佳铖 通讯员 梁荣 文 摄
本报讯 “交警叔叔,是他开的车。”满头是血的小东(化名),左手捂着伤口,右手指着一个穿横条短袖的男子。13岁的小东眼泪吧嗒吧嗒掉,他盼着放暑假和父母团聚,没想到半路竟出了车祸。
穿横条短袖的男子姓李,和妻子在宁波慈溪开小店,儿子在江西老家上学,由爷爷奶奶照顾。小东父亲和李某是老乡,也在慈溪。7月1日傍晚,李某和老乡陈某要开车回江西接放暑假的孩子,小东父亲托他们把小东也接来。
李某和陈某轮流开车,小东和另外两个年龄小些的孩子,坐在车里吃着火腿肠、喝着养乐多。7月2日清晨5点,车子开到绍诸高速公路陶堰收费站附近,李某听到仪表盘发出异响,便低头去看。这时,李某没把好方向盘,车子一阵左右摇晃,侧翻了。
事故瞬间,正打瞌睡的陈某惊醒,迅速伸手揽住3个孩子,避免他们被甩出车外。当时,李某和陈某系着安全带,3个孩子都没系。
小东的头部撞到车上,血流不止,其他两个孩子的身上也多处受伤流血。所幸,经医治,他们只是皮外伤,无大碍。
|
36
|
|
上传自:
2016-07-03 15:41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1/1
|
10多个300斤的油桶滚过来了……
10多个300斤的油桶滚过来了……
□记者 俞佳铖 通讯员 朱国栋 文摄
本报讯 10多个油桶,每个重达300斤,滚落在高速上,随时可能撞上过往车辆……如此危险一幕,发生在6月27日下午1点多的杭甬高速公路绍兴段。
当天下午,项师傅驾驶满载油桶的货车从萧山前往慈溪,途经杭甬高速绍兴段时,右后轮突然爆裂。项师傅急踩刹车,但车子失去控制,连打好几个圈,横停在第一车道。10多个油桶全被甩落,滚到车道上,后方车辆飞驰而来,纷纷避让,一时间险象环生,随时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项师傅很害怕,急忙下车想把油桶转移到路边,还修起轮胎来,连报警都忘了。高速交警接到过路司机报警,火速赶到现场,展开施救。
掉落的油桶每个都有300斤重,经过1个多小时的施救,10多个油桶才被全部搬离。
|
37
|
|
上传自:
2016-06-21 15:28
地点:
陶堰镇
图片数:
4/5
|
绍兴赛龙舟不在端午在夏至
“嬉,要嬉夏至日”是绍兴自古就有的一句俚语。之所以这么说,除了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日子之外,也因为这一天民间活动很丰富,比如赛龙舟、唱大戏、祭先祖、祈丰收,俗称“做夏至”。 今天(6月21日),越城区陶堰镇就有一场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龙舟赛,来自邵家溇村的两支老年龙舟队从邵家溇村出发,沿河道自西向东途经金墅、南湖、陶堰、白塔头等村,最终到达终点新建村白塔寺。近500名村民沿河助威观看,场面热烈。 据了解,绍兴龙舟竞渡因为气候原因,自明、清以来,大多不在端午而在夏至举行,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记者 樊蕾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