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预览
|
时间/地点/图片
|
图片标题/内容
|
1
|
|
上传自:
2023-01-04 12:44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10/10
|
生态美景惹白鹭驻足过冬
白墙黑瓦的民居,暖黄色的夕阳,错落有致的残荷,翩翩起舞的白鹭……1月3日,在绍兴越城区富盛镇乌石村边的荷塘中数百只白鹭在这里栖息过冬,它们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它们三三两两结伴信步,宁静而祥和。在晚霞的照射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记者 梁永锋 摄)
|
2
|
|
上传自:
2022-10-12 09:43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6/6
|
“一枝黄花”肆虐
初秋加拿大“一枝黄花”迎来盛开期,鲜艳的黄色花蕊十分引人注目。这段时间,经读者爆料在我市一些道路两侧、山坡等处,发现“一枝黄花”野蛮生长的现象。10月11日,在越城区富盛镇的由由嘉园内记者看到大面积的“一枝黄花”泛滥成灾,有些长大2米多高。(记者 梁永锋 摄)
|
3
|
|
上传自:
2021-01-06 19:49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6/6
|
非遗微雕展绝技 一毫一厘“微”视界
在一根白发上刻下"山雨欲来风满楼"7个字,甚至还有落款,用100倍的放大镜才能看到,于微小处,见技艺。“发雕需要选用青壮年比较坚韧的白发,把头发的弧面处理成平面,用特殊的技法雕刻而成。”这根刻字的头发丝是中国微雕艺术大师金水芳的微雕新作。 近日,记者走进金水芳微雕工作室,这位微雕非遗传承人展示了他的“蛋壳微雕”、“石章微雕”、“象牙微雕”等一众作品。记者将手机拍照的镜头对准百倍放大镜的洞眼里,一颗油菜籽上一篇工整精细的作品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年59岁的金水芳从事微雕创作30年,是绍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微雕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能在玉石、蛋壳、油菜籽等材料上雕刻,还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微雕是门感觉的学问。金水芳在做微雕时凭肉眼和感觉完成,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练习获得的手感。他介绍,微雕工艺品的制作,需要高超的书法功底和雕刻技艺,还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 毫厘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一把刻刀,雕刻人生奇观。至今,他已创造7项微雕技艺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基尼斯中国总部推荐出17位中国竹编、根雕、铜雕、玉雕、石雕等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工艺大师评选中获得第六名。
|
4
|
|
上传自:
2020-10-25 18:02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7/7
|
绍兴举行宋六陵祭祀典礼
绍兴举行宋六陵祭祀典礼 首席记者 袁云 10月25日上午, 宋六陵祭祀典礼在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宋六陵遗址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赵氏各宗亲代表高举大纛旗、彩旗、灯笼、幡等,鸣锣开道、奏唱祭乐,沿陵寝瞻仰致敬。祭祀遵照赵宋礼乐制度和《华舍赵氏宗谱》中有关祭皇陵的规制议程进行。在祭祀典礼上,赵氏后人代表敬献花篮,主祭等人恭读祭文,诵唱颂歌,以祭祀先祖。 宋六陵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承载着南宋的历史和文化,蕴涵着深邃的文化遗产。2018年10月26日,中断了近90年的宋六陵祭祀典礼重启。重启祭祀仪式,海内外赵氏宗亲来绍寻根问祖慎终追远,思念先祖。宋六陵一带山水风光秀丽,生态优美,是中国古代风水文化的典范之地。绍兴有关部门还将建设宋六陵国家遗址公园,使其成为绍兴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这次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绍兴举行南宋文化研讨会和。赵氏族谱展览。 宋六陵是江南仅有的大型皇家陵寝,公元1127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建炎四年(1130),高宗赵构为“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升越州为绍兴府,以绍兴为首都达一年零八个月。从绍兴迁都临安城后,富盛攒宫一带,一直作为南宋帝陵所在地。这里有北宋徽宗、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七帝陵及昭慈孟太后等7座后陵。南宋之时,有专人守护陵墓,每年春季、秋季的第二个月,朝廷都会派遣大臣及南班宗室朝拜宋六陵,安排祭祀事项。元代,宋六陵被盗掘,官方祭祀中断,民祭则一直延续。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宋六陵,开启了官祭与民祭相结合的仪式。
|
5
|
|
上传自:
2019-08-13 19:41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5/5
|
防病虫 固大棚
8月13日,在越城区富盛镇的绍兴新意蔬菜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市农科院副院长黄伟忠正指导合作社负责人赵建华做好台风过后的病虫害防治、大棚加固工作,还带来了合作社需求的农业期刊和蔬菜种子,帮助合作社完成灾后补救与预防工作。 见习记者 章斌 摄
|
6
|
|
上传自:
2019-05-11 20:45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9/9
|
2019悠游风筝露营音乐节
5月11日晚,“宋韵抹茶 乐游富盛”2019悠游风筝露营音乐节活动在越城区富盛镇举行。搭帐篷、放风筝、音乐节、篝火晚会,众多精彩活动,畅享狂欢之夜。 见习记者 章斌 摄(篝火晚会还没开始,先上传)
|
7
|
|
上传自:
2018-03-11 15:47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8/8
|
春风起 风筝飞
春风起 风筝飞
连日来天气晴朗,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郊外春游踏青。昨天(3月11日),在越城区富盛镇平陶公路旁,就聚集了许多前来游玩的市民。大家在草地上扎账篷、放风筝,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迎风舞动,煞是好看。
记者 樊蕾 摄
|
8
|
|
上传自:
2018-03-11 14:25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9/9
|
绿色家园 一起播种
绿色家园 一起播种
昨天(3月11日)上午,由富盛镇人民政府、招商银行绍兴分行、绍兴晚报融媒体等单位联合开展的2018大型公益植树节活动在越城区富盛镇由由嘉园举行。详见记者徐晶锦报道
记者 樊蕾 摄
|
9
|
|
上传自:
2018-01-28 18:45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1/1
|
|
10
|
|
上传自:
2018-01-15 18:13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6/6
|
抹茶小镇添新景
特色小镇 文化待客(抹茶小镇添新景)
昨天(15日)气温回升,风和日丽。2017年底刚落成的越城区富盛镇“抹茶小镇”客厅,开门迎接四方游客。主场馆内巨大的实木沙盘展示着小镇的全貌,六块艺术墙面详细介绍了小镇的茶文化历史和制茶工艺等内容,富有特色的茶文化周边产品,给游客们带来了美好的游览体验。
记者 樊蕾 摄
|
11
|
|
上传自:
2018-01-07 17:43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6/6
|
防寒抗冻保菜苗
防寒抗冻保菜苗
近期我市连日阴雨,气温持续走低。据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最低气温将跌至零度以下。昨天(1月7日)下午,市农科院专家来到越城区富盛镇乌石村,指导菜农为蒲子、南瓜等菜苗做好防寒抗冻措施。专家督促农户按照“三篷四膜”标准,对破旧大篷及时换新,在大篷中搭设中小内篷,对地膜进行细致密封,确保菜苗在10℃左右的适宜温度下生长。
记者 樊蕾 摄
|
12
|
|
上传自:
2018-01-05 19:05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3/3
|
冬季加盖大棚设施 蔬菜规模化种植
昨日(5日),在越城区富盛镇新农风生态蔬菜种植基地,蔬菜大户陈国民夫妇正在给南瓜、蒲子瓜苗搭架。
记者了解到,为新的一年蔬菜生产和扩大规模做好准备,菜农们在寒冬时节抓紧培育优质蔬菜幼苗。目前,我市冬春茬蔬菜集约化幼苗移种工作已全面展开。冬季本地叶类蔬菜将在春节前后大量进入市场,保证节假日期间蔬菜供应。而本地瓜类蔬菜将在正月后三月初上市。
|
13
|
|
上传自:
2017-12-18 17:51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7/7
|
五百余册爱心图书送山村
五百余册爱心图书送山村
今冬农闲时节,越城区富盛镇董溪村村民又有了一个休闲好去处。昨天(12月18日)一早,绍兴市教育书店将价值14000多元的500多册图书和书架捐赠给了该村的文化礼堂阅览室。这批涉及文学、经济、农科、保健等多个领域的书籍将极大地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引领新农村阅读风尚。
记者 樊蕾 摄
|
14
|
|
上传自:
2017-11-29 12:22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11/11
|
"迈向新时代 奔向新征程”党十九大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巡演
11月28日晚,由绍兴市越城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主题为“迈向新时代 ,奔向新征程”党的十九大进农村文化礼堂文艺巡演活动在越城区红山村成功举办,相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届时宾朋满座,座无虚席,共同欣赏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演出。
2013年越城区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是免费为老百姓开放的集学教、礼仪、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型文化阵地。这里是老百姓谈天说地的乐园,是传扬好人好事的家园,是精神汲取的加油站。
|
15
|
|
上传自:
2017-11-26 14:32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13/13
|
亲子齐上阵 茶园里跑马拉松
亲子齐上阵 茶园里跑马拉松
国际马拉松余热未退,一场大型“亲子马拉松”又开跑了。昨天(11月26日)上午,越城区富盛镇举行“2017抹茶马拉松”活动,来自市区的300多组家庭大手拉小手,从御茶村入口出发,途经青龙山水库、茶园,最终到达塘城古道西入口,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跑完全程,共计六公里。据了解,富盛镇今年成功入围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培育名单,本次马拉松是2017富盛抹茶小镇金秋旅游节的压轴活动,意在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富盛之美、共享健康生活。
记者 樊蕾 摄
|
16
|
|
上传自:
2017-09-11 20:40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4/4
|
|
17
|
|
上传自:
2017-07-16 16:26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9/9
|
烈日下 练猛虎
(7月16日)昨天上午8点,水泥地面上的温度已升至40度,武警绍兴市支队一中队特勤排的官兵们在烈日下苦炼刺杀擒敌和综合体能的本领。入夏来,武警绍兴市支队抓住夏季这个训练黄金期,持续掀起练兵热潮,每天训练8个小时以上。
支队以锤炼官兵耐力、毅力和心理能力为目的,科学设置了负重行军、刺杀擒敌、综合战术、综合体能等科目训练。官兵们既练蛟龙又练猛虎,把高温、酷热、曝晒当做是复杂环境下训练水准的考验,在挑战自我极限的同时,提升了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记者石皎月摄)
|
18
|
|
上传自:
2017-06-28 17:22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4/4
|
我市开展汛期饮用水卫生监督专项检查
我市开展汛期饮用水卫生监督专项检查
30多家供水单位检查结果均都符合现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记者 王珏 文并摄
本报讯 梅雨讯期,我市遭遇连续强降雨,为强化汛期饮用水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日前,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对各区、县(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安全进行汛期饮用水卫生监督专项检查,以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
昨天上午,市级督查组来到宋六陵净水厂和一所使用自备水的学校进行检查。
绍兴市制水有限公司下属的宋六陵净水厂是越城、柯桥两区的主力供水水厂,目前承担两区约90%的供水任务。督查组工作人员对该厂的水质自检情况、水源防护情况、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运行情况及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等进行检查。
在一期出厂水取样点,督查人员现场对出厂水余氯、PH、浑浊度进行了快速检测。“从检查情况来看,宋六陵水厂总体情况较好,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水质净化消毒设施运转正常、水质自检记录完整、水质快检结果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市卫生计生监督所环境卫生科科长史红钢表示。
在使用自备水的富盛镇曙光完全小学,督查人员对学生生活饮用水进行取样快检,细菌指标和感官性指标均显示正常。
“进入汛期以后,全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陆续对30多家供水单位进行了集中专项检查,从现场情况看,水质情况比较稳定,没有出现一例汛期借水传播的传染病和水污染的应急事件,从快检的情况来看,数据都是符合现有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史红钢表示,为防止强降雨可能引发的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针对汛期,卫生监督部门也要求各供水单位加强对取水、输水、净水、消毒、蓄水等设施设备的日常检查及维护,以确保各类设施设备运转正常。
重点加强对老旧输水管网的巡查,发现水管爆裂等突发情况及时进行维护检查,防水质污染。以自备井水为水源的农村居民,应做好井口卫生防护,提前清理周边垃圾、粪便等,防止雨水倒灌引起水质污染。如发现水质异常,应立即停止饮用。
|
19
|
|
上传自:
2017-04-20 18:21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2/3
|
早稻机插(图片新闻) 拉开序幕
早稻机插(图片新闻)
拉开序幕
昨天,在越城区富盛镇青马农场,两台高速插秧机正在水田里来回欢跑,几辆送秧车穿梭其中。近日天气晴好,我市早稻机插拉开序幕。据悉,随着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机器换人”工作的开展,预计今年我市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将较上年增加1万余亩,早稻机械化栽植面积将超过14万亩。
记者 周国勇 通讯员 施成文
|
20
|
|
上传自:
2017-03-22 16:47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4/4
|
剿灭劣V类水 共建美丽富盛
剿灭劣V类水 共建美丽富盛
昨天(3月22日)上午,越城区富盛镇召开彻底剿灭劣V类水誓师大会。动员全镇上下立即行动,积极投身“剿灭劣V类水”行动,共建美丽富盛。会上,五支护水队上台授旗,两支代表队认领河道,千余志愿者宣誓做治水践行者。
记者 樊蕾 摄
|
21
|
|
上传自:
2017-02-13 18:10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2/3
|
作物新品种(图片) 送到最基层
作物新品种(图片)
送到最基层
13日,市农科院前往越城区富盛镇开展成果转化科技下乡
活动,内容包括提供优质新品种(种苗)、开展生产技术指导、组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现场观摩等,共向当地农户派送自己选育的水稻、蔬菜新品种150多份(每份3斤)、蔬菜种苗2000株、技术资料200余份,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记者 周国勇
|
22
|
|
上传自:
2017-01-21 15:32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3/5
|
(晚报配文)野猪,野猪,无食我笋
每天傍晚,越城区富盛镇富盛村村民潘先生匆匆扒几口饭,顾不上喝一口水,拎上一袋蜡烛,就往竹林里跑。近一个月来,他们村的竹林时常有野猪光顾,村民想了许多方法都没能赶走。
|
23
|
|
上传自:
2016-12-04 12:56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6/8
|
百人徒步塘城古道
昨天(12月4日)上午,来自我市及周边县市区的三百余位户外徒步爱好者齐聚富盛镇,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品富盛 行塘城”古道徒步大会。活动以塘城古道入口广场为起点,途经多个历史人文景点,到达终点托斯卡纳风情园,全程约4.5公里。风光优美、史蕴深厚的古道带给参与者“体育+文化+旅游”的全新感受。本次活动由富盛镇人民政府、纬度户外、富盛商会联合主办。
记者 樊蕾 摄
|
24
|
|
上传自:
2016-10-18 21:32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12/12
|
富盛老人30年读报集报,《日报》创刊到现在一期没落
在有人号称纸媒没落的时代,他却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坚守者
30多年读报集报,《绍兴日报》从创刊时起他一期都没落下
只读两年书因好学爱读报,这位土秀才被编进《越中名人谱》
首席记者 裴金红 通讯员 孟文娟 文/摄
做件小事并不难,难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但是在柯桥富盛的深山中,却有一位农民将一件事做了30多年:每天读报集报。30年过去了,各类发黄的报纸从他家的地面堆到了天花板,多数报纸他从创刊时保存至今,一期也不曾落下,他的家成了闻名一方的“藏经阁”。昨天,记者在柯桥区富盛镇红山村见到了这位“世外高人”——金再扬。
《绍兴日报》创刊后的报纸他都有
金再扬今年76岁,又高又瘦,家在红山村委背后。从每天的活动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至今还在种地养鸡。但言谈之中,他的渊博却会让你产生一个错觉:你似乎正在跟一个博学者交流。从历史到现实,金再扬的谈话滔滔不绝,其内容之丰富会不会让你感到丝毫枯燥。这种气质和谈吐,并非一日之功。从他的房间,我们可以找到原因所在。
金再扬的农房有五小间,其中有两小间都用来收集报纸了。在他的房间里,记者看到一沓沓发黄的报纸整齐地堆放在他自制的书架上,从地面上一直摞到了天花板。这就是金再扬的“藏经阁”。“如果按30年算,这里面估计有10多种报纸,不下10万份,有50多万张了。”金再扬指着书架告诉记者,这里收集的最全的就是《绍兴日报》、《绍兴晚报》和已经停刊的《天天商报》,从创刊号至今一期不落。
“今年初,有人找我收藏从创刊到最后一期的《天天商报》,最后到我家看到堆成山的报纸,后来放弃了。”金再扬在说话的当口,还向记者展示了1984年3月3日《绍兴日报》的创刊号和1993年5月29日《绍兴晚报》的创刊号,还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获得的数十本荣誉证书。“我是《绍兴日报》的首届忠实读者,是《绍兴晚报》的明星读者,是《天天商报》的铁杆读者,报社送我的眼镜我现在还在戴。”金再扬取下脸上的眼镜兴奋地告诉记者。
只读两年书,百万文字见诸报端
金再扬的话一点也不夸张。除了每天坚持读报纸和收集报纸,金再扬还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30多年来,他累计发表在《人民日报》、《报刊文摘》、《浙江日报》、《绍兴日报》等媒体的文章,总字数不下100万字。对于绍兴日报社的众多记者、编辑,金再扬在接受采访时一一道来,如数家珍。他除了是10多家报纸的忠实读者,还是他们“挂牌认证”的优秀通讯员。
但是,很难有人想象,金再扬其实只读过两年书。
在50年代10多岁时,金再扬的父母先后去世,为此他辍学在家,用木炭在墙壁上练习写字。后来,他又给小队记工分。1958年,他考到了邮电局工作,第一次跟报纸有了亲密接触。他发现报纸是个好老师,不仅教做人、做事,还可以认字、增加文化知识,从那个时候他就开始自费订阅报纸了。三年自然灾害时,国家精简人员,金再扬又回到了老家,做起了小队会计。到1984年,他在被抽调到原红山乡政府机关工作。这时,他接触报纸的机会更多了。
“那个时候工作稳定下来,读报的时间也多起来了,住房条件也改善了。”金再扬说,其实他从六十七年代就开始收集报纸了,但当时住房条件太简陋,一家6口人挤在25平方米的地方,根本没地方堆这些报纸,后来只好进行了处理。到乡政府工作后,刚好《绍兴日报》创刊,他就决定收藏报纸了。
对金再扬来说,报纸收藏不是装装样子,而是要学习的。“每份报纸都会认认真真读完,还要做笔记,进行归纳总结。”金再扬还向记者展示了他记得密密麻麻的的数十本笔记本。“这是我的财富。”
“土秀才”被编入《越中名人谱》
金再扬收藏的报纸也同样是大家的财富。几年前,静安越剧团为了查找50年代的一份珍贵史料,找遍大上海也没找到,最后在金再扬的“藏经阁”里找到了。这些年,前来找金再扬的学者、老师、艺术家、记者不计其数,它积淀30年的完整档案已经成为一份珍贵的史料。考虑到金再扬家的保存条件有限,富盛镇政府已经在考虑为金老先生的这些报纸找个更好的场地进行专业保管和展示,让这份老档案发挥新的功能。
事实上,在收藏和学习的过程中,金再扬也得以完善自我,从只上过两年学的半文盲,成长为知晓百事的“土秀才”。金再扬甚至被编入《越中名人谱》中的社会科学目中。目前,金再扬仍然在不间断的坚持集报和读报。在他客厅里挂了《浙江日报》、《绍兴日报》、《生活周报》、《浙江老年报》等8份报纸。“每天除了干农活,至少要保证2小时以上的读报时间。”金再扬说。
|
25
|
|
上传自:
2016-09-23 20:05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16/16
|
绍兴各界送别绍剧表演艺术家十三龄童
绍兴各界送别绍剧表演艺术家十三龄童
9月23日上午,绍兴各界送别绍剧表演艺术家十三龄童。9月19日下午4点33分,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王振芳(十三龄童)因病逝世。王振芳,浙江绍兴人,1933年出生, 著名绍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首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半为爱好半为梦,粉墨深情翰墨缘!”回望王振芳的一生,绍剧就是他的生命。生在绍剧世家,13岁正式登台演出,取艺名为十三龄童,唱腔高亢、台风儒雅、表演细腻。他一生尽情在舞台中央演绎人生百态,被戏迷们称为“当代绍剧一代宗师”。
首席记者 袁云 摄
|
26
|
|
上传自:
2016-06-12 19:09
地点:
富盛镇
图片数:
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