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稿件浏览

宁波律师上虞山村建公益图书室 助力村中的孩子们探寻阅读乐趣

2017-08-16 作者:杜静静浏览数:710
图片分类:教育->第二课堂->素质教育
事件地点:绍兴->上虞区->驿亭镇
支持键翻阅图片
摘要:宁波律师上虞山村建公益图书室
助力村中的孩子们探寻阅读乐趣
记者 杜静静
上虞区驿亭镇横塘村应家自然村,一个近200户的小山村,村民们大多以杨梅种植赖以生计。今年杨梅季刚结束,村中心主道边不起眼的两间平屋突然热闹起来,一群群陌生的大人小孩进进出出,一批批的书和杂志被搬了进去,灯亮了起来,空调室外机也转了起来,村民们一直很好奇,直到七月初的一天,墙上贴了一纸“杨梅村公益图书室试运行公告”,大伙儿才确信,这儿真的开出了一个公益图书室。
触景生情 引发办图书室的念头
  图书室不大,约四十多平方,进门右手靠墙是一长溜旧橱柜改装的书架,左手沿墙亦是一排齐墙高的新书架。2000多册图书和杂志已被简单归类,整齐码在书架上,每天静候村中的孩子们前来。两只新装的空调和吊扇吹着清凉的风,让室内的四桌八椅和两把沙发显得很惬意。别看这个小小图书室,却也“五脏俱全”,设计了卫生间和洗手台。图书室是由这个自然村中走出去的、而今在浙江律师同舟律师事务当律师的应建芬和她的家人创设。
  已届中年的应建芬,小学升初中时考上了春晖中学,而后从春晖园走向兰州大学,毕业后当过记者编辑。10多年前,成为一名律师。她是应家自然村早年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力所能及为小山村做点事,是她一直的愿望。
  去年国庆节回来时,她和孩子经过离家有些距离她的爷爷奶奶曾经居住过的两间年久失修的平房,由于两位老人已经过世,平房一直被邻居借用堆放杂物。站在有点破旧的老屋前,她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个曾经千方百计借书看获取信息的年代,感慨万千。离开老屋,路过不远处一家小店,里面传来一阵喧哗,应该是一圈麻将结束了,笑声、骂声、糊牌声,还夹杂着孩子的嚷嚷声。而这一圈曾经是村里的队部用房,上面是大礼堂和小学校,以及当年的学校操场。应建芬清楚地记得,村里第一台电视机置在大礼堂,在播放《霍元甲》和《射雕英雄传》的每个夜晚,她还帮着奶奶在人群后卖葵花子,一毛钱一包。在西边小学沿廊下,三年级的她曾“生吞活剥”了《说岳全传》,学校里的上百本图书她都一一翻遍。那一刻,她想起当时初尝文字滋味的自己,如此如饥似渴地在搜罗着各种各样的书,哪怕是包果品的报纸一角都读得津津有味。估计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是无法想象那个年代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书本如此垂涎。而现在,这儿却没了琅琅读书声,礼堂和学校都被民宅所替代,“队部用房”更多时为麻将声所淹没。
就在走回家的路上,办图书室的念头钻进了她的头脑,并开始疯狂生长。
众人相助 已有藏书2000多册
  “2000多册图书来自四面八方。”应建芬告诉说,准确地说,是朋友和亲人们促成了做成公益图书室这件事。当初她把这个念头发在朋友圈里,得到了众人应和,年近七十的父母也十分支持,说这是个好主意。去冬今春,在留守老家的妹妹妹夫的帮助张罗下,两间平房被修缮一新,杨梅未红时书架先树。
  有朋友获悉应建芬并非“纸上谈兵”,先替她着急起图书来,告诉她说,宁波市图书馆有一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助的爱心书籍,可进行流动。应建芬担任着宁波鄞州区基层委员会五支部主委,她联系了宁波市图书馆和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工作的同党和校友,促成了第一批流动图书落户这里。她还组织了一次宁波民革鄞州区五支部七支部党员来杨梅村搞支部活动,大家为图书室挂牌和捐书。兄弟党派获悉,也组织了捐书,让应建芬颇为感动。公益图书室还牵动了春晖老师和校友们的心,陈根土老师冒着酷暑从家中挑选出两大箱可读性强的杂志,远在北京团中央工作的老同学寄来两套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新书以示支持,应建芬甚至还收到来自海外的汇款,老同学请她代为购书,聊表心意。上虞区农林局一位不知名的朋友从朋友圈里得知这个图书室,两次驱车过来送书;“二都草堂”负责人也从状元岙搬来两大箱,说是受人之托;宁波大榭管委会的蔡女士专门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摞子新书……
  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当老师的小妹,偶然中得知姐姐在筹划办公益图书馆的事也异常兴奋,她刚刚送走了毕业班的学生们,孩子们留下了一批名著书籍甚至一批崭新的实验器材,正好给山里的孩子们送来。
  更有一些同学朋友,听说应建芬还想利用图书室搞些公益课程,特意联络她,表示可以尽绵薄之力,如今应建芬和她身边的朋友们,也正在筹划陆续推出一些当下山村孩子和家长们所需要的公益课程,比如国学课程、历史文化课程、自然教育课程、家庭教育课程、心灵成长课程,将更多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输送到小山村。
   杨梅红了的季节,应建芬和丈夫当起了“搬动工”,来回在宁波上虞两地奔忙。把一箱箱的书籍从宁波运来,把家乡的杨梅带到宁波。并且,还精心从网上“淘”来了课桌椅。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宁波市实验小学、宁波万里学院等一批小学生、大学生 “义工”也前来帮忙,将书籍按类别进行摆放,把淘来的桌椅进行组装,汗水和欢笑充满了图书室,回荡在小山村。而应建芬已届7旬的父亲心甘情愿当起了义务图书管理员。每天早上,他都会早早来到图书室,开门迎接孩子们和村民们的到来。
 “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一定能丰富人生。”应建芬说,她没有给自己设定具体目标,比如,暑假期间一定要让多少孩子来这儿阅读。“教育是一件慢活细活,不能急。我想过了,哪怕只有一个人来看书,图书室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她就是想让公益图书室为山村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安静的角落,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在他们身上多添加一缕现代文化气质。 

1/1
上一个
下一个
下载全部   收藏稿件
版权声明:
① 本网所有图片、文字和视频,版权均属“视觉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企业、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企业、网站等,在转载或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视觉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如本网图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分享按钮
浙ICP备16015027号
Copyright © 2016 sxvisu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下载和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