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稿件浏览

南宋印石-将中国印石篆刻历史向前推进了近200年

2016-11-29 作者:俞颖颖浏览数:552
图片分类:文化->文物
事件地点:绍兴->新昌县
支持键翻阅图片
摘要:曾被列为一般文物的南宋印石如今贵为新昌博物馆“镇馆之宝”
 它的出现将中国印石篆刻历史向前推进了近200年

记者 俞颖颖 

本报讯 新昌一方小小的印石将中国印石篆刻历史向前推进了近200年!11月25日,省内外一批专家、学者齐聚新昌博物馆,对该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南宋印石进行年代鉴定和出产地认定。专家、学者认定,这方印石篆刻为南宋时期官员卢渊(走之旁,下同)所有,从而改写了中国印石篆刻文化历史从元代开始的结论。
 除了改写中国印石篆刻历史,这枚南宋印石后面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曾被列为一般文物的“镇馆之宝”


11月25日,这场围绕着南宋印石召开的会议全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新昌博物馆藏南宋印石鉴赏会。
这枚南宋印石如今已经贵为新昌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但在发掘初期,这枚印石却被列为一般文物。
“这枚南宋印石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昨天下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的新昌县政协秘书长徐跃龙告诉记者。
 1972年,新昌县城南乡丁村小学兴建校舍时发现砖室墓,县文化馆派人赶到现场,认定其中一墓墓主为南宋官员卢渊(1119年至1174年),并发掘一方锥形印面阴刻篆文“卢渊”两字印章,该印布局严整,刀法古朴,达到了一定的篆刻艺术水平。印钮雕蹲鹿昂首仰天状,刻画较细致,神态毕现。钮肚下有一横穿孔,可供系绳线携带。
该印石高3.4厘米、长2.2厘米、宽1.9厘米。印石玲珑剔透,初看之下,很像玉石印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发掘之初,工作人员将之归为玉石印章。“玉石印章已有汉代文物,比较常见,所以,一开始,这枚南宋印章被列为一般文物。” 徐跃龙介绍。
时间到了1995年5月,这枚南宋印石被调往绍兴展览,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杨新来到现场,在看到这枚印石后他大吃一惊,并询问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文物会和一般文物放在一起。
原来,杨新一眼就看出这枚被当做玉印的印章为一枚石印,知道其在中国篆刻史上应有的价值。后来,这枚印石被杨新等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被编入《全国文物精华大辞典》,成为新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将中国印石篆刻历史向前推进了近200年
        
  这枚印石虽然被列为了新昌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围绕着这枚印石的一些疑团还是没有解开,比如,它用的是何种石材?它上面的“卢渊”两字究竟是何人所刻呢?
 徐跃龙对这方印石篆刻年代和印材出产地进行了多方考证。
 想知道印石的来源,就要知道卢渊的生平。据考证,卢渊为南宋初期人,祖上三代都是皇帝近臣,以儒学传家,均载入《宋史》。卢渊的父亲卢知原晚年生活在天台,其子孙后代多居住在天台。
那么,卢渊的这枚印石和天台县是否有关呢?为此,徐跃龙多次跑到天台实地考证。“中国第一部石谱《云林石谱》记载,天台出产宝华石,在唐宋时期就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石。那时后起的青田石等国石还默默无闻。”他由此推断这枚南宋印石的石材很有可能取自宝华石极品米黄冻。
11月25日的会议就是围绕着这枚南宋印石展开的。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分析新昌县博物馆馆藏南宋印章的背景、史料,并与天台宝华石实物标本进行比对,认为两者在色泽、质地、硬度等方面极度相似,基本认定这方南宋印石为天台宝华石极品米黄冻石。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方南宋印石是中国篆刻史萌芽时期的重要实物见证!原来,在这枚印石出土之前,一般认为中国的印石篆刻始于元代的王冕,但王冕的印石只见于文字记载并没有实物流传。“南宋印石的出现改写了中国文人篆刻从元代开始的结论,将印石篆刻历史向前推进了近200年。”徐跃龙告诉记者。

1/3
上一个
下一个
下载全部   收藏稿件
版权声明:
① 本网所有图片、文字和视频,版权均属“视觉绍兴网”所有,任何媒体、企业、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企业、网站等,在转载或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视觉绍兴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如本网图文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
分享按钮
浙ICP备16015027号
Copyright © 2016 sxvisua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禁止复制下载和建立镜像